查看原文
其他

为政|官员亲民如何“入戏”而非“演戏”

2016-07-28 杨兴坤 领导文萃


官员“亲民秀”中的“秀”字与汉语中的“秀”字实际上不同源。官员“亲民秀”中的“秀”字,乃网络流行语,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为“展示、炫耀、表演”之意,对应有脱口秀、真人秀等诸多娱乐节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亲民秀”更多地具有贬义。在西方国家,政治秀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大选期间,政治秀被视为形象宣传的广告促销行为,通过媒体塑造政党及候选人的形象,是赢得更多选票的关键。

简单来说,官员“亲民秀”就是官员亲近民众、接近群众、“接地气”的言行或活动。随着各种官员“亲民秀”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接受并习以为常,从民主法治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将“亲民秀”理解为一个中性词。媒体报道中将“亲民秀”加引号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也就是说,官员的亲民言行并不完全是表演,也并不是造势炒作与有计划的表演。

官员“亲民秀”不断出现的原因

我们赞赏、期待真正的、务实的、解决问题的“亲民秀”,这样的“亲民秀”就不是一种表演和作秀。当前“亲民秀”不断见诸于报端,其原因乃在于以下方面。

“亲民秀”是重视民意的体现。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认为主权在民。我国古代即有“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道理,《荀子·哀公》即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记载,成为提醒各代明君治理国家的名言。无论是有计划的“亲民秀”,还是真正的下基层体察民情,说明出来“秀”的官员很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希望获得更多民众的好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即使是刻意的、矫揉造作的“亲民秀”,也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

“亲民秀”是改进作风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一直有作风建设和作风教育的优良传统,改进作风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持续深入地开展了整治“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教育活动。许多官员走出办公室、下到基层,这可能是近年来官员“亲民秀”出现较多的原因之一。

“亲民秀”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为了践行群众路线,许多官员主动下基层体察民情、感受疾苦、开展调研,因此出现了较多“亲民秀”的报道。

政绩考核诱发官员“亲民秀”。长期以来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唯GDP的政绩考核,也是近年来不断出现“亲民秀”的原因之一。部分官员为了晋升、出政绩,可能会精心设计一些“亲民秀”的活动。加之我国干部选任方式的一些弊端和官员对上负责的心态,更会使官员主动“秀”出来。从查处的腐败要案来看,个别官员被媒体认为习惯于表演作秀。

官员“亲民秀”“入戏”的法宝

人们惊讶和讨论官员“亲民秀”,是因为以前这种“亲民秀”实在太少,甚至可用罕见来形容。而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说,这种“亲民秀”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理应更多地涌现。官员体察民众的真实情况,从民众的现实需要寻找制定公共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公共政策不是闭门造车。然而,要让官员“亲民秀”真正“入戏”而不成为“演戏”,不让官员“亲民秀”被媒体和公众反感,甚至是攻击指责,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官员“亲民秀”重在务实。官员下基层、走进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会为媒体、公众接纳和赞赏。在官员走到大街上与清洁工人一起清扫大街后,了解到了清洁工的辛苦,但是否解决了他们的三餐不保、工作安全性没有保障、工资低廉无保障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秀”完后杳无音讯,一“秀”了之,势必会成为舆论攻击的把柄。

官员“亲民秀”贵在自然。官员深入基层的亲民言行,在媒体的镜头下,如果显得不自然,存在明显的做作、策划嫌疑,势必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所以,媒体质疑官员推雪不出力、扫街有专业摄影师陪同也在情理之中。在一个微服私访不再可能的时代,为了不被辨认出,官员可以带上口罩或是采取其它遮蔽措施。从媒体报道可以了解到,某市市委书记坐地铁遇到记者,是因为害怕开会迟到,而媒体在地铁里采访,公众也质疑这种“偶遇”,这一案例就说明“亲民秀”的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我们呼吁媒体客观、全面报道,公众理性对待。

官员“亲民秀”难在坚持。比如,官员乘坐公交上班,乘坐地铁出行,如果能每周或每月一次,长期坚持,做出表率,公众或媒体就不会质疑其“秀”,形成习惯,也就不叫表演、作秀了。这就像“每月少开一天车”“地球一小时”等活动一样为公众所接受。同时,公众和媒体不能期待官员长期坚持“作秀”,有的“亲民秀”在于表明领导非常重视,或者通过领导在全社会进行积极倡导。官员有自身的职责和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官员的天职。

官员“亲民秀”意在示范。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说,官员作秀或者官员政治秀,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从媒体报道来看,很多官员“亲民秀”的象征意义大于实体意义,这些官员“亲民秀”的主要意义在于倡导、示范、引导公众的行为,或者向社会发出倡议。官员乘坐公交、地铁是倡议公众绿色出行,或者体察公交是否快捷舒适;官员清扫街道可能意在呼吁市民关注城市环境卫生,体恤清洁工工作生活状态;官员邀请农民工吃饭可能意在呼吁人们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生活状态;官员劝阻市民不要闯红灯意在倡议市民要遵守交通规则。总之,官员的首要职责是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天天忙于这些“亲民秀”就是不务正业了。如果要体现某一个“亲民秀”的价值所在,可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一次,例如每年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官员上街劝阻市民不要闯红灯,呼吁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官员“亲民秀”旨在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官员“亲民秀”无论怎么秀、什么时候秀、秀什么,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如果不是切实的为民服务的“秀”,就可能引来媒体和公众的非议,甚至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或者被“人肉搜索”。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中,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当官员扫雪扫街、坐公交地铁成为寻找更好服务方式的时候,“亲民秀”就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亲民秀”就不再成为“秀”,也不会成为媒体的新闻焦点了。

官员“亲民秀”关键在解难题。官员应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来说,制定公共政策就是多个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近年来多中心治理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大行其道。而官员“亲民秀”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实际上是让群众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官员进行调研,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表明问题已经进入政府议程,引起媒体的关注,这些问题大多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点或者难点。因此,官员“亲民秀”理应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否则一秀了之,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让“亲民秀”成为真正的作秀、表演,定会招致媒体和公众的非议。

总之,官员们诚心实意地贴近人民、服务人民、亲近人民,听民意、改作风、做实事、解难题,有关“亲民秀”的非议自然会慢慢消失。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七期)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